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隆重举行,非遗游演掀起高潮
9月20日14时许,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迎来活动高潮——一场规模盛大、氛围热烈的数千人非遗巡游展演在贵州省丹寨县城举行。
9月20日14时许,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迎来活动高潮——一场规模盛大、氛围热烈的数千人非遗巡游展演在贵州省丹寨县城举行。
9月20日,山西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在岭南大讲堂现场透露,当前对于云冈石窟数字化的扫描精度已达到0.03毫米,要将云冈石窟信息尽可能地全面覆盖,让文化遗产实现代际传承,将其保护好、阐释好、传承好、传播好。
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将于9月22-24日重磅召开,来自全球的文化遗产领域权威专家、技术先锋与实践领军者齐聚北京,用跨地域、跨领域的智慧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注入新动能。
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多维记录各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火热景象,立体呈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
步入会场,环绕三侧的是一场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览。在这里,多个国家的近百项成果惊艳亮相,VR/AR、裸眼3D交互等前沿技术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沉浸体验的“时空现场”;穿过精品展,便是论坛开幕式、主论坛大厅,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的800余名嘉宾齐聚
9月17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现场正式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数字鲸落——“南海Ⅰ号”数字考古探索》成功入选,成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代表性实践案例之一。南海Ⅰ号考古数字化实践走出了一
该保险首批覆盖广东潮安单丛茶、江苏兴化垛田、浙江青田稻鱼共生三大农业文化遗产系统,针对自然灾害、技术冲击等风险提供全面保障。产品创新性地将保障范围延伸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领域,涵盖维护修缮与技艺传播双重维度。
9月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本届大会从全球数百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探元计划2024”成功入选案例集。在探元计划的创
9月17日,西安国际会议中心,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此举行。本次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的约800名嘉宾参会。
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9月15日,由沙雅县文化馆主办、沙雅县教育局协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展—木偶戏艺术文化展示进校园”活动拉开帷幕,将跨越千年的木偶艺术带到全县13所中小学校的课堂
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举办论坛活动。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
由龙门石窟研究院申报,腾讯探元计划创新资助与共创孵化,武汉大学参与的“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三维建模及纹饰图案的自动理解与建库检索”项目(后简称“项目”)成功入选。大势智慧董事长、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黄先锋教授为项目牵头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治观念,凝聚全社会共同守护文明瑰宝的合力,近日,市检察院联合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开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为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实践,深圳积极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与文化数据资产协同赋能路径,近期,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指导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强强联手,通过构建“数据登记—双证落地—交易流
9月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本届大会从全球数百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探元计划2024”成功入选案例集。在探元计划的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推动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城市工作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
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举行。论坛以“数联古今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9个国际组织的约800名嘉宾参会。
当剪纸遇上直播带货,皮影戏融入短视频特效,老字号糕点开通线上预订……这些看似矛盾的组合,正成为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范式。互联网技术如一阵春风,吹散了传统技艺蒙尘的面纱,让古老智慧在虚拟世界绽放异彩。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如何演绎出
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万达小镇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作为周秦汉唐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陕西历史文化厚重,拥有五万多处珍贵遗存,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基因密码。近年来,陕西以数字技术为“破壁者”,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与传承中探索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从非遗技艺的互动化呈现,到古迹遗存的智能化守护,再到历史文脉的